國家電投實施“均衡增長戰略”,不再強調光伏,轉向風電和核電發展,以應對“雙碳”目標和新能源市場風險。
4.由于新能源市場收益不確定性,國家電投需創造穩定利潤,以完成國資委“一利五率”的考核指標。
一年前的1月22日,劉明勝從錢智民手中接過國家電力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下稱國家電投)的時候,這家公司已經在全球最大清潔能源發電企業的位子上穩坐了三年,連續八年光伏裝機量位居全球第一。
2017-2023年,國家電投風光裝機總量增加超370%,推動資產總額增加75%,營收增長逾90%,是新能源領域名副其實的央企“優等生”。
這位55週歲的新掌門人,是能源央企在職“一把手”中最年輕的一位。上任百日後,他對總部組織機構動刀,在精簡部門的基礎上增設了戰略性新興產業部、經營管理部、基礎產業部。
2024年7月,國家電投召開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暨2024年年中工作會議,提出全面實施“均衡增長戰略”,此後國家電投步調大變,密集展開了一系列產權轉讓、資產重組,以及成立新公司的動作。
其中較為重大的是,國家電投時隔多年再度推動旗下核電資產上市,並同步重組遠達環保(600292.SH),打造水電資產上市平台。
此外youyourenti,在國內大量風、光項目仍持續開工上馬的背景下,國家電投一反常態地叫停了多個分布式光伏項目,並密集轉讓旗下新能源公司產權。這一度引發央企收縮新能源的討論。
按照國家電投的說法凱發k8官網首頁,“均衡增長戰略”即“四個均衡 ”:規模增長和投資能力均衡匹配,傳統產業和創新業態均衡發展,電源品種和區域布局均衡優化,存量提質和增量做優均衡推進。
但更具體看,國家電投的“均衡”意味著電源開發側重點的調整:不再強調光伏,新能源“先鋒”要多條腿走路了。
“(錢智民退位後)集團戰略變化挺大的,突出了重點和差異化。”一位國家電投內部高層對界面新聞表示,在同時考慮地域、資源稟賦、政策條件、市場環境、管控能力等方面的因素後,國家電投將突出核電和風電的發展。
另一位國家電投的高層也向界面新聞確認,“均衡增長戰略”主要為均衡集團發電資產布局。“之前太偏光伏了。”他說。
2024年8月16日凱發K8旗艦廳AG。,中來股份(300393.SZ)公告稱,受光伏行業市場大環境波動影響,將暫停上海源燁新能源有限公司(下稱上海源燁)的戶用光伏發電EPC業務訂單凱發K8官方旗艦廳。。上海源燁為國家電投旗下公司,中來股份部分參股。
2021年,中來股份方面曾與上海源燁簽署協議,計劃首年合作建設戶用光伏EPC工程規模至少1.2 GW,第二至第五年的年平均新增建設容量不低于1.5 GW,且合作滿五年累計建設裝機容量達7.2 GW以上。
8月27日,國家電投集團旗下電投能源(002128.SZ)公告稱凱發k8官網首頁,擬對外轉讓其持有的山東那仁太新能源有限公司全部股權。
山東那仁太新能源有限公司于2021年8月成立,擬推動建設山東省100 MW戶用光伏發電項目,已投產9.99 MW。該公司2023年淨資產收益率為1.8%,電投能源認為其屬于低效資產。
據界面新聞統計,作為全球最大光伏發電企業的國家電投,在近半年內先後掛牌轉讓了六個新能源公司產權,這些公司經營範圍均包含光伏,且多數發起過光伏項目的投招標或擁有光伏資產。如重慶綠欣能源發展有限公司擁有光伏總裝機規模149 MW。
作為國內五大發電集團之一的國家電投,于2015年5月由中國電力投資集團和國家核電技術有限公司重組成立,因此成為中國第一家擁有新能源、核電、水電、火電等全部發電類型的綜合性能源企業。
成立之初youyourenti,國家電投裝機規模位于五大發電集團末位;資產總額位列第三,次于華能集團及原國電集團。但在清潔能源方面擁有先天優勢,火電裝機最少、清潔能源佔比最高,當年已達40%。
截至2024年底,國家電投電力總裝機達2.6億千瓦,全年發電量超7200億千瓦時,裝機排名升至第三;總資產升至第二,僅次于國家能源集團;清潔能源裝機已達1.93億千瓦,佔比升至72.71%,仍位列五大發電集團之首。
風電、光伏是國家電投絕對的新增裝機主體,尤其是2020年後增速陡增。相比之下,其水電、核電裝機量僅穩中略有提升,火電裝機在2020年後整體呈現下降趨勢。
其中,光伏一直是國家電投發展的重點。根據國家電投發布的《建設世界一流光伏產業宣言(2023)》,預計到2025年,該集團光伏發電裝機將超過1億千瓦。
2021年,國家電投光伏裝機量正式超越風電,達到4113萬千瓦,到2023年底達到6918.75萬千瓦,已逼近火電裝機量。與其他發電集團相比,國家電投的光伏資產也遙遙領先,2023年裝機佔比接近30%。
2021年起,在“大基地開發”、“整縣推進”等政策的激發下,疊加當年國資委提出對央企50%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佔比要求,以及此後煤炭價格一度大幅上漲,火電利潤大幅下滑,央國企作為投資主力軍開始大舉拓展光伏版圖凱發K8官網首頁。,對應板塊業務也逐漸成為業績支撐。
2023年4月-6月,中央第七巡視組對國家電投黨組進行了巡視。9月20日,中央巡視組向該公司黨組反饋了巡視意見,直指其光伏產業“大而不強”的問題。推動光伏產業高質量發展、管控投資風險等,是巡視反饋認為國家電投需長期整改的事項。
“制定減虧治虧或破產重組方案,加強資產整合,推動解決虧損項目問題。”國家電投在2024年7月的整改情況通報中稱。
由于新增裝機暴增,一系列的消納和電價下行的風險接踵而至,疊加現貨市場競爭,曾為“現金奶牛”的光伏電站收益率開始日漸下滑。
光伏電站項目的投資回報率(IRR)主要由電價、組件價格、融資利率三個因素決定。中信建投的研報曾指出,在這其中電價彈性最大,其次是組件價格,最後是融資利率。
一位電力分析師對界面新聞表示,不同省份項目的IRR差別巨大,市場交易價格、保障收購價格、保障收購小時在不同省份存在差異,即使同一個省每年政策也不同。再考慮到電站投產年份不同、成本不同,收益水平可以拉得非常大。
由于“平價上網光伏發電項目投產及並入”,國家電投旗艦上市公司中國電力2023年光伏發電平均上網電價為411.56元/兆瓦時,同比下降6.27%。2024年上半年,該公司光伏上網電價繼續下降至400.72元/兆瓦時。
截至目前,全國已有約19省執行分時電價的平段或谷段,部分設置午間為低谷電價時段,正好是光伏大發的時間段。例如,山東1-5月、9-12月午間10:00-15:00為谷段,其中11:00-14:00設為深谷時段youyourenti,電價下浮幅度高達70%-90%。
在電力現貨市場方面,根據蘭木達電力現貨數據,2024年甘肅省光伏和風電捕獲價格分別較去年下降了36.99%和15.88%凱發k8官網首頁,蒙西地區光伏和風電捕獲價降幅分別為20.61%和18.97%。
中國電力曾在2024年中稱,將加強對市場形勢的研判和經濟活動的分析,密切關注電量、電價等關鍵指標,並優化發電時序和發電結構,以爭取在高價時發電的機會。
此外,隨著可再生能源全額保障收購制度被弱化,多地正在下調新能源保障收購小時數,如2024年內蒙古已經將光伏保障收購小時由450降至250小時,其餘發電量均需要參與電力市場。
“去年電價整體可以覆蓋光伏電站成本,但對未來預期是悲觀的。”上述分析師認為,去年光伏上網電價比前年低,今年比去年低,連續下降,後面新能源還要入市,需要企業衡量投資風險。
這意味著,國家電投大量的光伏資產在新形勢下面臨更高的收益風險。這就要求其及時對光伏項目進行精準的評估,以做精存量、做優增量。
在2024年系統主要負責人專題研討班上,國家電投黨組首次提出實現“發電業務度電成本同比降低不少于1分/度”的發展目標。
當年一季度,國家電投發布《關于加強集團公司境內項目投資管理的通知(2024版)》,明確提出要“嚴格控制新能源造價”。
上述分析師表示,風電全時段都能出力,可以匹配到晚高峰的高價區間。光伏午間出力太集中,且各省的午間低谷電價時段越來越長。此外,風電出力隨機波動性更大,同一個省同一時刻有的風場出力大,有的出力小,風場之間競爭小,但光伏出力一致性太強,影響收益。
新疆2025年電力交易結果顯示,2025年該省光伏申報電量同比增長81.37%凱發k8官網首頁,雙邊申報均價0.16477元/千瓦時,同比降低0.56%;風電申報電量同比增45.67%,申報均價0.25705元/千瓦時,同比增長10.68%。
據行業媒體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統計,2024年以來,貴州、河北、安徽、山西等地共下發超260 GW風電、光伏項目指標,明確業主的項目超230 GW。其中,國家電投共獲得18.55 GW風光指標,位列加上三峽集團在內的六大發電集團第二。
具體來看,國家電投獲取風電項目規模超12 GW,位列六大發電集團第一,獲取光伏指標超6 GW,低于華能集團、華電集團和國家能源集團的指標獲取量youyourenti。
“2024年,國家電投風電開工規模首超1000萬千瓦,較2023年度實現翻番,新能源、風電開工規模和海上風電核準規模創歷史新高。”在2024年度經營改革發展工作回顧中,國家電投強調了過去一年風電的成績,但未特意披露光伏具體開工的數據。
國家電投也正在將核電與水電資產分別注入現有上市公司電投產融(000958.SZ)和遠達環保(600292.SH)。重組落定後,該公司將成為五大發電集團中,第一個擁有火電、光伏、風電、核電、水電等各領域上市主體的能源集團。
國家電投是中國唯四擁有核電運營資質的企業,但其核電上馬較慢,2019-2023年期間僅增加了32%。隨著國內核電核準加速,國家電投的核電建設也進入“快跑期”。
截至2024年年底,該集團在建核電機組達8台,包括廣西白龍核電一期工程核準開工,廣東廉江核電“雙機組”、海陽核電3號、4號機組等。
國家電投前董事長錢智民在核工業領域資歷頗豐,任期內推動了中國三代核電自主化成果“國和一號”(CAP1400)的發展落地。去年10月,國家能源局發展規劃司副司長董萬成透露,2024年前三季度“國和一號”示範工程1號機組已成功實現首次並網發電。
“國和一號”即CAP1400壓水堆技術,是中國在引進、消化吸收第三代先進核電AP1000非能動技術的基礎上,通過再創新形成的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第三代核電型號。
信達證券研報指出,收入方面,核電電量保障性收購疊加電價相對穩定,核電公司的業績主要由裝機量增長驅動;成本方面,核電成本以折舊為主且燃料大部分鎖定長協,成本穩定且具競爭優勢。代際更迭短期內核電成本或呈上升趨勢,後續隨著標準化、批量化建設成本有望下降。
2024年11月,穆迪將國家電投的發行人評級從“A2”上調至“A1”,稱“此次評級上調是由于國家電投獨立財務狀況的改善,以及在調試新的核技術反應堆時降低了業務風險。”
該機構預計,2024-2025年,國家電投的年度資本支出約為1180億港元(約合人民幣1102億元),其中約20%將用于核電。同時考慮到政府極有可能根據其脫碳指令加快核電建設,國家電投將優先考慮核能建設而非可再生能源,以保持其整體財務狀況。
2024年,國家電投的水電也迎來了突破,黃河公司負責開發建設的羊曲水電站實現了“一年三投”。羊曲水電站安裝3台40萬千瓦混流式水輪發電機組,總裝機容量120萬千瓦,年平均發電量47.32億千瓦時。
國家電投清潔能源裝機佔比超70%,早已完成了國資委“2025年央企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比重達到50%以上”的要求,也提前完成了自身“2035一流戰略”的階段性目標youyourenti。
2022年,國家電投實現淨利潤193.38億元,自2017年以來首次超越華能集團,在五大電力集團中位列第二,並在2023年以及2024年前三季度保持了這一順位。
但如何在新能源未來收益不穩定的情況下創造穩定的利潤,以完成國資委“一利五率”的考核指標,是國家電投需要擔憂的問題。
去年9月,國家電投戰略優化調整專項工作組撰文稱,國家電投現在多數“第一”,仍是規模上、數量上的,對照黨中央對國資央企“增強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競爭力”要求,仍有很大提升空間,“體大不強”問題亟待解決凱發K8官方旗艦店APP,制約國家電投高質量發展的短板亟需補齊,國家電投比較優勢還未充分發揮到位。
2025年,國資委對央企“一利五率”的總要求為:利潤總額穩定增長,資產負債率保持總體穩定,淨資產收益率、研發經費投入強度、全員勞動生產率、營業收現率同比提升。
截至2024年前三季度,國家電投資產總額排名五大發電集團第二,營收排名第三;淨利潤329.03億元,排名第二,較國家能源集團的689.37億元仍有較遠距離。
該公司計劃,2025年將積極擴大有效投資youyourenti,保持投資額的穩步增長。清潔能源裝機比重將力爭達到75%以上,在2024年同比提升2.82個百分點的基礎上,再提升2.6個百分點。新能源核準、開工、投產目標將持續保持高位,特別是新能源投產規模預計同比增長3%,力爭再創歷史新高。
因新能源裝機佔比高,國家電投是對消納困境感受最為深刻的電力央企,也因此成為最早開始解決這一問題的企業。
為達成“雙碳”目標,中國正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到2060年,國內水、風、光發電佔比將達70%以上。
“中國以後要增加這麼多的新能源,光靠電網輸送絕對解決不了問題,絕對還得靠分布式的能源。”早在2021年做客央視《對話》欄目時,錢智民就曾指出。
綜合智慧能源是新能源就地消納、就近使用的重要形式,通過源網荷儲協同互動和多品種能源互補,實現電力系統的平衡穩定。
錢智民曾明確表示,綜合智慧能源是國家電投面向未來打出的“制勝牌”,將成為國家電投未來發展最重要的增長極。
該公司曾披露,綜合智慧能源項目總投資達1300多億元,在運項目136個,正在實施項目284個,
國家電投當前有五大產業板塊,分別是集中式電熱力(大基地/大項目),用戶側綜合智慧能源,綠電轉化,科技、金融與協同服務,融投業務。
2024年10月14日,國家電投集團綜合智慧能源有限公司(下稱電投綜能)揭牌凱發k8官網首頁,由國家電投集團綜合智慧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國家電投集團智慧能源投資有限公司重組整合成立。
“智慧能源和智慧能投整合成立了電投綜能,是為了在綜合智慧能源產業發力,同錢董事長在任時主導的用戶側業務本質上是一致的。”國家電投的內部員工對界面新聞表示,錢智民退下後,綜合智慧零碳電廠這個詞就不再提,但虛擬電廠仍在推進。
2011年起,劉明勝歷任中國電力投資集團公司蒙東能源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內蒙古錫林郭勒白音華煤電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中電投蒙西能源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黨組書記,中電投計劃與發展部副主任。
2024年6月14日,劉明勝在《人民日報》發表署名文章稱,要加快培育新能源領域的新業態新模式,推動能源供給向客戶端和產業鏈下遊延伸,豐富新能源就地消納方式和產業鏈協同路徑,持續深耕用戶側綜合智慧能源。